博宝艺术家 > 艺术家 > 杨子洋个人官网
销售作品
欣赏作品
浏览
653266
分享
539
粉丝
317
+关注
更多
—  微信扫码 参与互动  —

杨子洋

杨子洋,号草韵堂主人, 72年生人,工绘画、书法,著名花鸟画家徐东鹏先生入室弟子,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,受教于徐湛、崔松石等先生,后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,得欧阳中石、张同印、叶培贵、云志功等名家教诲。多年致力于中国水墨画的研究与探索。主张立足传统后拓展创新,绘画应该让人看的懂。其作品注重笔墨的变化和色调的和谐,并在灵巧中有雄厚之貌和痛快淋漓之感。现为“水墨心意”书画创作组合书画六家之一,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推广新师资培训基地中国文化专题讲师、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中国文化才艺课讲师、北京皇家园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、北京东城美术家协会理事。先后在北京、江苏、山东等地举办画展,2013年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国画名家丛书《杨子洋国画作品集》。 正道沧桑——记杨子洋花鸟画 南朝谢赫针对绘画创作,提出:气运生动、骨法用笔、应物象形、随类赋彩、经营位置、传移摹写——这就是画论中有名的“六法”。其后,历代画家遵循这个原则,创造了中国绘画的辉煌。 美术要以不同意匠去表现美的景物。美之为美,丑亦是美,但丑必须有理有节,造化与浪漫要合理地结合,我们看前贤的山水、花鸟、人物画,都很本份,无不得以静的意境、美的享受、使精神升华。艺术的魅力和功效就在于此。绘画史也证实了“六法”原则的生命力。 当下大多数画的人物都是人魔鬼样,大多数屋宇都东倒西歪,大多数禽鸟都畸形怪状——改革的已不“应物象形”了,与之前几乎没有延续性。因何如此,世道人心吧。倘若有人拉出石涛说是“笔墨当随时代”,且提醒,石涛说的是“笔墨”。 在文化开放的大潮中,终究有一些人不随波逐流,而是脚踏实地走着继承传统的正道,创作着有源头活水的艺术。这固然与人之秉性有关,也仍存在着正直的美学观和实践者。 杨子洋就是这其中的一个。他性格内向沉稳,对绘画志趣浓厚不渝,又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——这几乎是成事的基石。他以花鸟为主,时画山水。花鸟画的基础是线和形,他由工笔入手,运线稳健。速写本多年不离手,随时把有用的物象记录下来,积累了大量的画材。为提高水墨、色彩的运用能力,又用心于小写意,临摹过颜伯龙;既而转向大写,尤于王雪涛用功最勤,旁涉吴昌硕、陈半丁、李苦禅等,对于真正的大写意,只是浏览借鉴,并未尝试,小写意可向大写意学一点精神,当然也要善学,子洋握于自身的实际,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向,明确“让人看的懂”的这个目标,尤其让行家看了也肯定,是可取的,王雪涛的画是花鸟画的一座高峰,子洋宗学王先生选对了路,也是知难而进,勇于登高。从他大量的画作中可以看到他实践的成果,有王雪涛的神采,也有吴昌硕的干炼。尤其他用墨活脱,有层次,不破碎。画之韵致于用墨关系密切。“似与不似之间”,写意画如此,工笔也如此,似不等同照相。子洋描写的花或鸟,首先在似,既不刻意,也不故意,而是看效果及相互关系,表达明了便行,有痛快淋漓之感。在王先生的基础上,他融进了吴、陈,擅于做大幅、用阔笔,注重色调的和谐,因此在灵巧中有雄厚之茂,有重量感。厚、重、大是潘天寿所提倡的,画家都应当按这个要求努力。 子洋在校期间,认真学习了美术史、诗文和书法等,一种艺术是多种知识的结晶。其关系是要互补共促的,要读相关的书,写喜欢的字,写意画尤其要写好行书,或行草。一幅画上没有看得过的字便抹去了一半的风采。字与画相得益彰,我们看到先贤的作品无不如此。子洋写过颜真卿的楷书, 后来在王羲之的行书上下功夫,兰亭圣教是他的日课,画家字不是书家字,但必须是向书法家看齐,字写好了,画才可具骨力,读书多了,书画才能雅逸,我经常与子洋说这些,提醒他,他听得进去。 中国的绘画是有传统的,纵观画史,应该一脉相承,不应该脱节断裂。要有民族性,正道沧桑是最可靠的延续。杨子洋正值中青年,有深厚的文化基础,掌握了花鸟画的创作技法,并有志于斯。相信他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修养的提高,会取得我们想看到的结果,相信很快他会在中国花鸟画界令人瞩目。 丙戌十月于藤庐 吴弘慈

返回顶部